第四百零一章我来考考你
&esp;&esp;不用多,只要问上几个难一点的问题,他自己就会明白,这个借口的漏洞了。
&esp;&esp;左今南不愧是从小就背负着天才名号的女孩,她是临时被学校安排代课的,总共只有三天时间来熟悉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,还要写教案。
&esp;&esp;但是左今南就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,把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了,毕竟,上过她的,最关键的是,自己几乎是刚刚把问题提出来,方回就紧接着把答案说了出来。
&esp;&esp;难道方回,真的像他自己说的,已经把这一学期的课程,全都自学完成了?
&esp;&esp;不然的话,方回怎么也得有个思考回忆的过程吧。
&esp;&esp;左今南把腿放了下来,不在像一开始那样轻松了。
&esp;&esp;方回的表现,已经给了左今南非常大的压力。
&esp;&esp;“请你解释一下公安派。”
左今南又开口问道。
&esp;&esp;“公安派是中国明代文学流派。
代表人物为袁宗道、袁宏道、袁中道三兄弟,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,故世称公安派。
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、陶望龄、黄辉、雷思霈等人。
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:1反对抄袭,主张通变。
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、食古不化的倾向,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,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。
2独抒性灵,不拘格套。
所谓“性灵”
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。
他们认为“出自性灵者为真诗”
,进而强调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,则不下笔。
3推重民歌小说,提倡通俗文学。
公安派重视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,袁宏道曾自叙以《打枣竿》等民歌时调为诗,使他‘诗眼大开,诗肠大阔,诗集大饶’,认为当时闾里妇孺所唱的《擘破玉》、《打枣竿》之类,是‘无闻无识真人所作,故多真声’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